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湖南在线 >

“抠门”老太23年资助50余名寒门学子 捡废品补贴学生

时间:2020-03-21 02:12
  “抠门”老太23年资助50余名寒门学子

自己退休工资微薄,钱不够就出去捡废品补贴学生

▲12月22日,长沙天心区赤岭路街道南大桥社区,肖子文老人正在整理自己捐资助学的“爱心档案”。 图/记者向帅

潇湘晨报记者向帅长沙报道

等菜贩临收摊前去买,这时的菜最便宜;外出从不掏钱买水喝,一个破旧的水壶总是随身带;最贵一件棉外套60元,其他的二三十块……在长沙市天心区赤岭路街道南大桥社区,78岁的肖子文老人是出了名的“抠门”。

自1996年以来,肖子文老人靠着微薄的退休金默默资助50余名寒门学子圆梦,钱不够,就去捡废品。她还会时不时邀请学生到家里吃住,走之前,总会在瓶罐里塞满够吃一周的腊肉、酸菜等,同时还给点生活费。钱不够的话,她就出去捡废品补贴学生。

12月22日下午,长沙室外温度7℃,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肖子文舍不得开空调和烤火炉,她打开一份“爱心档案”,上面记录了23年来的慈善助学活动。

老人在档案里写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我活着,就要尽全力去帮助那些因贫穷而徘徊在学校外的孩子们。”

三年来共捐赠6000元资助学生

1987年,肖子文从长沙市某公司退休,她的老伴童爹爹六年后也退休了,退休后的两口子没事做,索性在南大桥社区周边开地种菜。

爱看报纸的肖子文注意到,有很多寒门学子需要帮助,她突然萌生了邀请学生回家吃住的想法。佳佳是他们资助的第一人,因父母离异,15岁便辍学外出打工。肖子文获悉后,写信与佳佳谈心、接回家细心照顾,并自己掏腰包为其垫付学费,帮助她重返校园。1996年,两人退休金才刚过1000元。

2010年春节前夕,长沙市有关部门领导特意看望肖子文老人,对其慈善助学行为给予1000元奖励,可是这钱在老人的口袋里都还没有捂热。第二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个16岁的女孩因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马上面临因无钱而停药的情况,她化身为无名奶奶将这笔钱送到病房,这一行为正好被记者拍到并播放出来,于是社区的群众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爱心奶奶。

随着报纸逐年减少刊登寒门学子信息,加上书信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少后,她找到“长沙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2017年起支持“湘西助学活动”,每年定向资助两名贫困学生,过去三年共捐赠6000元。近年来,两位老人退休金虽然涨到了5000元/月,但除去医药费所剩无几。尽管如此,只要在医院见到患病小孩,她都会资助一两百元。

最贵红棉外套花了60元

善举为何持续23年?肖子文心里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少年强、国则强”。因为家里兄妹多,她没有机会学习知识,年轻时吃过“文化亏”,所以也不会讲一些大道理,她把希望寄托在年青一代人身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全力去帮助那些因贫穷而徘徊在学校外的孩子们。

不过在行善举的路上,她对自己“抠门”的行为也让两个女儿心疼。记者22日采访过程中,老人指着沙发上一件红棉外套说:“这件最贵,花了60元,其他衣服二三十块。”

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塑料瓶和废纸,她就会捡回去卖,还向记者介绍买便宜菜的经验:“上午11点去菜市场,这时的菜最便宜,像白菜1元一斤,白萝卜也很便宜,只要8毛钱一斤……”

对于肖子文慈善助学行为,有人提出质疑,“你资助这点钱有什么意义?”肖子文回一句:“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能帮一个是一个。”她从没统计过自己资助了多少钱,指着“爱心档案”里的一堆捐赠票据说:“都在这里了。”

故事延伸

“你缺钱,拿去用”

“您身体好吗?”“很好,谢谢”……12月21日,被资助者刘女士像往常一样给肖子文打去了问候电话,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她在电话中还提醒老人“天气冷,多注意保暖”。

2002年,刘女士考上长沙某大学,肖子文辗转获悉其家庭贫困后,在金钱和生活上面给予资助。刘女士印象中,老人当年的退休金很低,每月只有400元,加上童爹爹的才一千多元,“她每个月会给我两三百块,周末喊我去家里住,然后准备一周的家常菜打包回学校,大学四年省了不少伙食费”。让刘女士最感动的是,老人将卖废品挣到的零钱也给了她。刘女士转述老人当时的话:“你缺钱,拿去用。”

大学毕业后,虽然刘女士忙于工作,但逢年过节还是会去看望肖子文老人,平时打问候电话。过几天,老人就要过生日,刘女士在电话中表示回家陪同祝寿,却遭到老人的婉拒。

接受记者采访时,肖子文也表示,她资助这些学生并不是想图什么回报,“他们好好工作,就是最好的回报”。

潇湘晨报记者向帅长沙报道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