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在线 >

中国安能提前完成白格堰塞体处置任务

时间:2021-01-21 04:40
  日前伴随着最后一辆满载土方的自卸车完成升厢卸料,中国安能第三工程局提前20天完成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左岸残体处置任务。自6月2日开工以来,该局490多名干部职工在川西高原昼夜鏖战40天,成功将左岸残体开挖至2915高程,彰显了铁军力量和速度。

迅速集结千里奔赴现场

5月20日受领任务后,安能工程局党委第一时间安排3名党委常委轮流蹲守一线、坐镇指挥。着眼任务的特殊性,选派具有丰富自然灾害抢险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地质学博士周志东担任项目部经理,周志东曾在2018年10月、11月两战白格堰塞湖,对现场情况非常熟悉,一到任就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为在汛期前降低残体高程,工程局按照抢险救援模式,分别从成都、重庆、武汉三个分公司抽调精干力量,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穿越两百多公里的无人区,机动两千余公里,采取人装分组、梯次开进、分批进场的方式集结力量。第一批次于5月23日抵达白玉县。

从白玉县城到堰塞体,崇山峻岭,村道曲折,重型机械进场困难重重。工程局采取“绕行+垫行+直进”办法,以最小损坏通过村道,然后顶风冒雪翻越则巴山,迤逦而行50多公里到达现场,历时两天两夜。第一批队伍到达现场后,迅速组织进场道路拓宽、生活场地平整、现场测量测绘等工作,为后续力量展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提前20天完成任务

初夏的川西高原,时而蓝天白云、温情脉脉,时而疾风骤雨,飞沙走石,加之右岸山体时有塌方滚石,完成任务困难重重。

着眼多任务、多单位协同特点,安能第三工程局采取项目部、指挥所、突击队、作业点四级管理体系,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采取“多级平台、阶梯开挖”的方法,细化目标任务,设置进度倒计时,把工程量细化到每人每日每台班,加强值班调度,每日测量、现场交底、会议部署,有效解决了施工作业面狭窄、设备布置困难、车辆通行不畅等问题,全方位掌控工程进展。

开工以来,项目部平均每天开挖运输5.5万方,最高强调达到8万方,仅用40天就完成了245万方的工程任务,将堰塞体成功降到2920高程。工程尾声,为确保金沙江汛期安全更有保障,地方政府要求将堰塞体降到2915高程以下,项目部全体人员一鼓作气,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不忘初心金沙江畔留美名

在海拔近3000米堰塞体上的施工,右岸山体垮塌风险大、人员装备临江临边作业险、现场交叉施工隐患多,确保绝对安全既是这次任务的最高要求,也是各方时刻关注的焦点。在技术上,工程局联合地方监测单位,动用北斗卫星、边坡雷达和无人机,24小时监测监控,每小时向施工现场发布监测情况,每天汇总、研判地质、水文、气象信息;在机制上,每日开展安全工作交底,落实“三工”制度,定期分析安全形势,先后组织4次紧急避险演练;在责任上,实行安全领导责任制,每个单位现场最高指挥员为该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现场每个工作面、每台作业装备设立专职安全员、警示员,明确安全职责和规避安全风险措施,有效保证了全程“零事故”。

面对安全风险高、工期时间紧、施工强度大、作业条件差等不利因素,项目部从内因激发动力,在施工间隙严密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争红星、夺红旗”评比竞赛等活动,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中国安能“铁心向党、铁肩担当、铁胆攻坚、铁骨奋斗”的“铁军精神”。长期以来,广大干部职工住在帐篷、吃在工地,干在“白+黑”“5+2”状态下,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很多回流人员,在下达了离队命令依然舍不得离开现场,强烈向组织申请想完成最后一次任务后再离队……

金沙江畔,像刀削过一样的边坡魏然耸立,滔滔的金沙江水奔腾流向远方,只有堰顶上“中国安能成功处置白格险情,水电铁军治水减灾”的石牌,告诉着世人曾有一支有着军队基因的中国安能人在此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光明日报全媒体温源)

------分隔线----------------------------
推荐内容